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日期:2025-06-02
1. 当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或岗位变动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更新。
通过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边界,从而形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和责任真空的现象。同时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考核机制◆★◆■,形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工作体系,促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即根据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与其他负责人员■★◆、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工程技术要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6. 考核结果运用: 如考核结果转交至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本年度个人绩效考核指标■★■★。
至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所在地《XX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2■★.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不等同于安全生产责任书,不能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代替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1) 分管负责人: 是否把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督促◆■◆、同检查、同考核。
1)分管负责人■■★: 是否把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 同督促★◆◆■■■、 同检查★■★◆、同考核★■◆★◆;
2★★. 明确作业层岗位人员■★■★◆■: 生产线作业人员◆■★■、特殊作业人员(电工、焊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库房保管员、保洁★◆■■、保安■◆、实习学生、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作业人员。
1. 明确领导层岗位人员:如主要负责人、分管生产工作负责人、安全总监、 分管行政负责人◆■◆★、分管财务负责人、分管业务负责人等◆★◆◆。
至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所在地《XX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2. 明确责任分工◆★■: 包括考核组织、协助、参与、结果确定等部门、人员责任。
1. 明确本单位成立的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如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等。
3. 履职上: 每个部门和岗位自觉执行本岗位安全责任规定,各单位经常或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奖优惩劣,提高本单位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
3. 根据法定责任,结合管辖范围、安全风险等,制定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
2. 确定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管理职能的部门★★■◆。
4. 确定纵向岗位、人员,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具体见安全生产责任制框架。
3. 自定责任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管理实际情况, 为有效管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所需设定的部门◆◆★★、岗位、 人员职责,具体见第四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除法定责任以外其他内容均为自定责任。
1. 明确管理层岗位人员■◆★■: 如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他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基建管理人员◆★、消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 班组长◆◆★、其他管理人员等★◆★★★。
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考核办法,或者编制专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
1. 明确考核目的: 检查责任落实情况◆★★■,促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等。
2■★◆★■◆. 内容上★★◆◆◆★: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内容全面、要求清晰、操作方便,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及相关考核标准一目了然。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未落实,导致事故隐患未及时消除■◆■■■,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见案例:)。
3. 确定横向部门,包括安全管理、行政、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生产、设备、基建、纪检◆■■★■■、工会等部门。
至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专项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也可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合并进行。
(3) 工会、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监督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的落实。
1. 范围上◆■★◆: 按照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覆盖每个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